内容简介:凡例
    1.本志采用章节体,一般分四个层次:章、节、目、子目。本
志共立14章。为便于阅读,正文前设“概述”以为统摄,并将
《集团大事记》亦放在正文之前。
  2.本志时限,下限为2007年年底;上限则根据《钟祥市第二
届地方志书编纂方案》的有关要求和学校开办的实际情况而
定。钟祥师范学校于1959年5月开始创办,它的基础是原钟祥
县简易师范学校,而其渊源,则可上溯到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
年)开办的安陆府师范学堂。故本志的上限界定为1905年。
 3.本志《大事记》的人志范围,原则上只录入涉及整个集团
(学校)运作的事件,集团(学校)部门性的工作一般没有入围,
集团(学校)常规性的工作一般只列入形成定制的会议决定或
首发事件    4.本志实行详近略远的原则,尊重历史,注意到“以钟祥师
范学校为依托”实行三校合并的史实,体现出钟祥师范学校的
主体地位,在阐述过程中,对钟祥卫校、钟祥财校、钟祥县教师进
修学校以及钟祥卫校附属医院等单位的活动则本着“尽其可
能”的原则予以陈述。
    5.本志的写作顺序,一般按时间先后、历史演进、发展壮大
的顺序编写,其前身原湖北省钟祥师范学校对于集团则采用倒
叙方式插入,原钟祥卫校、钟祥财校以及钟祥县教师进修学校的
发展变化也基本上采用这种方式。
  6.本志适当选取了一些媒体通讯文章附录在有关章节之
后,这些文章的主要来源是《中国教育报》关于集团组建和发展
的报道。
    7.关于领导视察,本志按照视察时间的先后排列在《大事
记》中,其中地市级以上领导来校视察的图片列在卷首。参与
视察的领导一般按照与所察工作的关系予以排列,出面接待的
领导,校内人员一般未予录入。
    8.关于办学经费,本志没有具体阐述;三校合并前师范主要
是财政拨款和政策性收费,其他单位主要是单位赞助和政策性
收费。
    9.关于人物,本志分为三大类别:一是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
(学校党政一把手、集团党委委员以上干部),二是已故的离休
教师、学校副校长,三是在职在世的优秀人物(全国优秀教师、
特级教师、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、省人大代表、受地区行署以上
党政部门表彰的先进个人等)。囿于一手材料的局限,部分人
物的介绍未见录进。
    10.关于时间、数量、以及专用术语的语词用法,本志原则上
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单位制定的《关于出版物上
数字用法的规定》执行。凡公元纪年、世纪、年代、时刻、以及计
数、计量等,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;凡夏历、星期和历史纪年、
不具统计意义的一位数、由数字构成的词、词组、惯用语、缩略
语、修饰语以及表概数的数字等,一律用汉字表述。
    11.机构改革给地方的隶属关系带来了明显的变化,如:
1992年5月钟祥“县改市”,之前为钟祥县,之后为钟祥市;自解
放以来,钟祥就由荆州地区代管,1994年撤区并市,钟祥由荆沙
钟祥教育实业集团志
市代管,1996年12月2日,经国务院批准,钟祥市改由荆门市
代管。钟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,1991年4月之前称钟祥县教育
局,之后称钟祥县教育委员会,1992年5月改称钟祥市教育委
员会;1993年2月又改称钟祥市教育局,1994年3月再改称钟
祥市教育委员会,2002年1月又改称钟祥市教育局。
    12.关于地名、单位机构名称,本志以钟祥市(县)志遵循的
原则为借鉴,一般也沿用原名以保持历史现状,并尽可能地注明
今名。
编纂人员:陈再胜
编纂单位:钟祥教育实业集团编
内容时限:1905-2007
出版单位:中国文化出版社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