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简介:序
《中国曲艺志·德阳市卷(资料卷)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,在各级文化部门和
广大曲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,终于编辑成卷,如期付印了。这在我市曲艺事业发
展史上,无疑是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壮举。
德阳市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,是别具特色的巴蜀文化发源地。从广汉市南兴镇
三星堆村古代遗址的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来看,证实我市早在三千多
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,就建立了具有古国性质或古国雏型的社会组织,物质文
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较高水平。劳动创造了历史,人民创造了艺术。作为说唱艺术
的曲艺和诗歌、舞蹈一样,是最早为大家服务的艺术之一。我市市中区文星乡双垭
村出土的东汉“说唱俑”、什邡县马井、隐丰两地出土的“背鼓出磬、弹琴说唱”的汉
代画像砖,都证明我市曲艺艺术早在汉代就已现出。在唐中宗(公元684年)时,什
邡县的曲艺演唱活动,演唱场所均有准确记载。在宋、元、明代,曲艺艺术在我市各
地逐渐繁荣,品种亦趋丰富。在清代,我市曲艺活动在各县相当活跃。著名诗人李
调元在他的《函海·童山诗集》第三十八卷《弄谱百咏》中,对评书艺术作了“银宇
铁骑雄辩社,四家金鼓竞争先,要知古今兴亡恨,只在三声醒木中”的生动描述’’。
曲艺,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,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曲
艺,是一种群众性很强的说唱形式的文学。它短小精悍、灵活轻便,形式多样,生动
活泼;它反映现实生活迅速,有浓郁的乡土气息,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,深受人民
热爱,是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。我市曲艺艺术在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,土地革命时
期,抗日救亡运动和解放战争时期,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,进步的、正直的曲
艺艺人充分利用评书、快板、金钱板、莲箫、荷叶等曲艺形式,宣传革命,发动群众,
揭露反动,打击敌人,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。
编纂人员:邓大贵
编纂单位:中国曲艺志、德阳市卷编委会编印
常见问题
链接失效,打不开
联系客服QQ:2069572989,提供付款截图,会给您补发。
图片模糊看不清晰怎么办?
不要在网盘直接看,下载到电脑再看。
下载速度太慢了
百度网盘免费保存下载,非会员下载速度限制,可开通会员,实在着急联系客服Q:2069572989发邮箱